市政协委员张荃建议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本报讯(记者史莺)天津市养老模式呈现“973”养老服务格局,即老年人中的97%依托居家养老,3%依托机构养老。近五年来,“一老”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本市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万张,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达到1357个、“老人家食堂”达到1701家。但日益加深的老龄化,正在给天津带来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应该如何应对?出席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天津职业大学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张荃建议强化养老服务制度保障、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协同培育养老专业人才、推行“互联网+”智慧养老发展、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研究、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等。
“建议全市构建养老服务工作统筹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处理民政、卫健、人社、发改、税务、银保监等部门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强化协作。同时加大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培训制度,推动建立养老护理员用工补贴、岗位补贴等制度。提升服务人员技能水平,充实养老服务工作力量,培养多元化、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等。”张荃同时建议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提升社区医养结合能力及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等。”
张荃认为,推行“互联网+”智慧养老发展可优化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他说:“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为老年人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及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运用智能安全防护监控技术,实现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变化的自动监护综合运用互联网和人体生物识别技术,为老年人申报、申领各种补贴等事务活动提供远程服务等。”此外他还建议,引导养老服务行业在优先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基础上,因地制宜拓展养老服务内容,促进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等行业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以优质服务带动消费,推动产业发展。同时通过适老化技术和老年辅助技术的设计与研究,促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老年用品的深度应用等,推动养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